“俺们村的青壮年劳动力,大都出去开挖掘机了。不断发展壮大的村集体经济不仅带动村民走向富裕,还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”2月19日,淮滨县新里镇周小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焕运谈及村里的发展,满满的自豪与欣慰。
事情要从2014年说起。那年,刘焕运在朋友的引领下,开上了自家的第一台挖掘机。此后,靠着亲戚带亲戚、朋友拉朋友,众人齐心协力,一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——淮滨众泰机械租赁有限公司有了雏形。到2018年公司正式成立,注册资金已高达1000万元,麾下汇聚了日立、小松、大宇、现代、住友等各类品牌挖掘机160台,拥有专业挖掘机技能人员300余人。
“当初真不敢想象,像我这样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,每月收入能达到7000元。”年前在云南开挖掘机的村民涂宪军回忆起往昔,感慨万分,“2014年,俺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免费培训,随后被介绍到浙江的工地上开挖掘机。还记得第一个月拿到4000块钱工资的时候,心里那叫一个激动!”如今,涂宪军的事业逐步走上正轨,他满怀憧憬地计划着,两年后贷款买一台属于自己的挖掘机,“到那时就能自主揽活儿,预计年收入十几万元不成问题”。
“小儿子娶了媳妇,新房子是去年花了20多万元装修的。”村民刘炳提说道,言语间满是骄傲。他介绍,两个儿子常年在工地开挖掘机,年收入加起来能有30多万元。谈及村里的变化,刘炳提感触颇深:“前些年,村里好多人家为孩子娶媳妇愁白了头,送彩礼、办酒席花光了全家的积蓄,还要欠外债。现在不一样了,这些钱,村里的年轻人靠自己开挖掘机就能轻松赚回来。”
在周小庄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征程中,淮滨县乡两级部门给予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,积极协调各部门,为挖掘机师傅开辟绿色通道,助力他们更快地、拿证,顺利上岗。“周小庄村成立的村级机械租赁公司,通过入股、技术培训等多元化方式,采用‘产业扶贫+公司’的模式,切实有效地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。”新里镇宣传委员董春光介绍,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,还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